软院痛谁之过?
昨天有同学在小百合 BBS转载了一篇名为《致软件学院的老师们的一封信》的文章。帖子发表后随即引起了软院师生的激烈讨论。有不少同学把矛头指向了软件学院的课程设置和老师的教学态度上。比较集中的几点是:
- 耽误前程,很多同学本身并不适合软件行业,而偏偏被积压与此。对于新生,学院没有好好引导,培养兴趣,而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。
- 软件学院相比较兄弟院系 CS 而言,关于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太过粗浅。软院学生基础普遍不扎实,但凡讲到计算机稍底层一点的东西,就捉襟见肘。像操作系统、算法之类的课程尤其为人所诟病。
- 技术狭窄,重 Java,轻 C/C++,其他技术涉及的太少。
- 所谓水课太多。上课讲授的内容要么就是几年前的老古董,要么就是天花乱坠习惯性空对空,纸上谈兵。
- 老师不负责任,上课照本宣科,不管学生到底学的怎么样,作业、考试要求太过宽松。
- 对文档和背书到了痴迷的程度。大量的文档作业,绝大多数考试不是考你的理解,而是考你的脑容量。
我部分赞同以上观点。
软院是有很多不足之处。但我想说的是,这些弊端仅仅是因为老师造成的吗?我一直认为教学是不可分割的,所谓教学,就是老师教,学生学,相互交流,这样才能教学相长。软院痛,谁之过?我觉得如果老师承担的是 100 的责任,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则需要承担 200 的责任。
1 兴趣
大家都习惯了高中里被老师、家长推着走的生活。一到大学没人 push 了,就乱了阵脚。我记得自己刚刚上大学的时候,很是迷茫,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。没人管你,没人告诉你应该做些什么。迷迷糊糊得去上课,像纱布一样地参加社团活动。听过几次所谓学长经验交流会,但多数时候他们告诉你的只是怎么拿高分,怎么出国,怎么找工作,怎么去泡妞。我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高中过渡到大学。没人 push 我,那就自己给自己找方向呗。疯狂地阅读各种 IT 方面的文章、书籍,尝试各种新奇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,有时间就折腾折腾技术活。
很多同学说学院没引导你的兴趣,我想说的是兴趣这东西是自己培养的。自己不去接触、体验,老师再怎么和你说都是白费。我记得大一的时候第一次用 Java 写了一个游戏。游戏跑起来的一瞬间,我几乎兴奋到爆。虽然界面丑陋不堪,但我还是为此高兴了很久。兴趣这东西很多时候和成就感会挂钩。说自己对编程没兴趣,是你很少体会编程带来的快乐。
没兴趣->不编程->体会不到编程乐趣->没兴趣
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。我觉得先入为主和不愿动手实践是“兴趣”最大的敌人。
2 基础
软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上得是比较浅,考试也很水。以至于像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与算法这样的课平时不去上,到考试前只要把 PPT 和往年试卷背背就能拿高分。但是考试就是课的全部么?如果好好地去上每一节课,把书上的东西都看看,再拓展阅读一些材料,能学到的东西真的会很多。像操作系统的实验作业,如果全都是自己动手做的,起码也能懂个文件系统和进程调度了吧?!
而看看自己呢,上课各种迟到,各种翘课,各种睡觉,各种玩手机……作业靠抄,到学期末书还更刚买来一样。有个笑话就是,买软院的二手书绝对赚,因为这些书都很新。不是教得太浅,是我们自己不肯学。我一直吐槽 GJD 老师上课念 PPT,但是为什么不宽容点呢?变牛逼又不是一年两年就行的。想想自己不也会有纱布、青涩的阶段么?
3 技术
我记得大一的时候就问过邵栋老师,学院为什么不多开几门技术课呢?像 JavaScript、Python、Ruby 什么的都很值得学啊。邵老师说这些东西太细了,学院要教的那些变化不大的,关于软件的根本的东西。像同类型的编程语言会了一门后再学第二门也就个把礼拜的事,而结构化、面向对象这种东西是不会变太多的。课上讲的都是关键性的东西,至于更具体的就需要同学们课后去弄明白了。以我大一上的 Java 为例,课上讲的只占 1/3,1/3 在作业,还有 1/3 在课外摸索。
我认为学院没开那么多门技术课程是有道理的,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都不一样。有些人就是界面特别有感觉,而有些人就是喜欢和数据打交道。软院空闲的时间还是很多的,对某个方面感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去学啊。非得要学院开了这么课程才去弄,说明你本身就对那玩意儿无爱。
当然学院的课程是要考虑进行一些更新的。像学 C++就不得不谈 STL,虽然侯捷老师的课算是一个弥补,但太晚了。浩然姐姐的计基上的 C 是皮毛中的皮毛,我都不好意思教考计算机二级的同学。
4 教、学态度
学院某些老师的教学态度是有待端正。自己对一些知识点不清不楚还来教什么啊,误人子弟!可能老师有其苦衷,本身对所授课程不熟,譬如 SJJ 老师的手持设备那叫一个坑爹。而他的另外一门课程 Linux 程序设计评价却很高。
其实我们整天抱怨老师不负责任,水课一节接一节。自己何尝不是呢?从大一到大三,09 级学风涣散越发严重。还记得大一时微积分、计基的座无虚席,到现在逃课成风,老师不点名就心安理得地翘掉。包括我自己,大一到大二极少翘课,到大三要么是迟到要么就直接翘掉,罪过。
所谓学风,是要有一定规模的。一个人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能构成学风。但一个两个可以影响三个四个,三个四个可以影响七个八个,最后就是爆炸性地扩张。翘课、抄作业、组队抱大腿打酱油在潜意识里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平日无兄弟,不 DotA,而到 deadline,无兄弟,不 copy。
5 文档
说实话我对所谓的文档作业深恶痛绝。虽然二玉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文档是给人看的,要清楚、简洁,但是在写作业时我们又像忘得一干二净一样。文档就是拼谁的长,你写了 20 页,我就要写 30 页!这和作业的评审标准不无关系。根据往年的经验,文档页数多的小组往往容易拿到高分。这间接导致各个小组在文档上的比拼。说白了,全 TM 是分数和你那视分数如命的心害的!
软院学生经常调侃自己是“文档学院”的学生,说不定毕业后我们真能胜任文秘工作。我觉得文档是需要的,但是点到为止即可,能把意思都清楚地表达了就好。另外,我们的软工课程很喜欢抓着方法论不放,有时候就是上不谈业务,下不谈技术。写文档也就是胡乱吹,发挥文学创作能力,各种修辞,扩句。实际上言之无物。
6 总结
吐槽了很多,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。总结一下吧,我认为软院这样的局面是师生共同造成的,而学生得付主要责任。大学一大特点就是自由,没人推着你走,你的一切由你来支配。我觉得在大学至少要完成两件事:学会做人,学会自主学习。很显然,以上两点还有很多路要走。
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,把亲爱的软院弄得更好。